“科技村落”成为崇仁乡最亮眼的招牌;数字化种养系统覆盖止马镇千百亩生态稻渔基地;圣农集团自主选育的白羽肉鸡“国产芯片”——“圣泽901”进军非洲种鸡市场,与国际育种巨头同台竞技……在闽北山区,一场科技与农业的深度交融正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重塑着传统农耕风貌。
作为全国首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光泽县与福建省农科院建立“院地共建”机制,强调要对标一流,高起点谋划方案、组建队伍、设立项目、培养人才,推动全域覆盖,创新构建“1+3+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白羽肉鸡主导产业,做足做优水稻、茶叶、中药材优势产业,做特做靓果、蔬、菌、渔等N个特色产业。2024年,光泽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8.4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13万元,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山区农业转型的特色发展之路。
整村推进,创新村庄发展模式
在崇仁乡崇仁村农业科技示范园恒温大棚,“智能管家”上线后,随着管理员轻点手机App,智慧滴灌系统精准投喂营养液,棚内温湿度曲线在电子屏上实时跳跃——这个“指尖上的农场”正是光泽县科技兴农的生动注脚。
把前沿农业科技“植”入田间,“科技村落”建设彻底改变了崇仁乡传统农业大而不强的困境。示范园用上无土栽培、农业物联网等5项新技术及42个蔬菜瓜果新品种,每年带动村集体收入增收12万元,实现60余名村民就业。
光泽县对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探索,在2021年10月实现新提速,福建省农科院与光泽县签署共建合作协议,按照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五个有”“八个一”要求,组建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和工作专班7个,建立“双挂钩”工作机制,在科技创新示范、特色产业升级、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创新探索,落实共建联席会议制度,持续推进33个项目建设,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2022年6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光泽县委、福建省农科院联合决定开展“科技村落”建设试点。“‘科技村落’是全国首创的科技赋能村庄建设模式,实施全产业链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整村推进科技进步,探索科技特派员集团服务工作机制。”福建省农科院下派挂职副县长钟淮钦说。
“科技村落”的集群作用正不断显现。试点以来,各级农业专家共同组建跨地域、跨学科的科技支撑团队,实现科技特派员县域的村级全覆盖,引进省农科院水稻、果蔬、绿肥、茶树等新品种44个、新技术8项,专家每年深入光泽指导28趟100多人次,培训企事业技术骨干、农户等相关人员300多人次,累计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等1700余人。
攻关短板,补牢农业发展链条
在光泽县的山坳里,圣农集团联合省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攻坚克难,成功选育出打破白羽肉鸡国外进口依赖的“圣泽901”,以及料肉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圣泽901”升级版,打造出一条全球唯一、完整配套的白羽肉鸡全产业链。
这支“中国芯”让我国白羽肉鸡产业挺直腰杆,也成为光泽县补牢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短板的重要链条之一。围绕制约县白羽肉鸡、水稻、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该县重点开展关键技术体系联合攻关与集成示范,做强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光泽县强化的白羽肉鸡产业科技支撑,合作开展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优势流行毒株的分离、鉴定与应用,圣农肉鸡饲养成活率由89.2%提升至94.3%,白羽肉鸡产业入选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优质稻品种展示示范项目建设,3个水稻工厂化育秧厂已建成投用,3050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田实现亩产吨粮,“光泽稻花鱼”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同时,该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制定光泽红茶正山小种团队标准8项,获批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茶树新品种“乌君红”实现福建茶产业科技成果定向转化零的突破。培育壮大特色中药材产业,打造集产业发展、中药科普、产品开发等于一体的“小岩药谷”,探索“玉米+多花黄精”粮药间作新模式,提升撂荒地亩均效益达1万元。
数字赋能,深化农业科技应用
山区农业如何腾飞?山货如何出山进城?光泽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林锐说,光泽县把数字信息引领建设智慧农业试验区作为重要抓手,深化数字科技在农业生产、流通、管理领域的融合应用,为农业现代化插上数字科技翅膀。
产业链条需要信息化。光泽县完善“光泽生态食品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生态食品产业链关键技术开发应用”重大科技项目,建成覆盖全县生态10大板块22个示范点,实现生态食品全产业链管理信息化。全县267家经营主体纳入“一品一码”追溯平台,9大类农产品实现“从田头到舌尖”的透明化监管。
产业发展需要数字化。通过探索“互联网+农业”数字经济模式,该县在仁厚村、大羊村等地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田间生境监测、物联网可视化监管,集成示范稻渔生态种养生物信息技术,建成数字化智慧茶园示范片5个,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产品流通需要硬件支撑。光泽县实施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设施整县推进项目,由福建省农科院组织专家顶层设计,建成1.6万立方米智慧可视化冷藏保鲜设施,实现信息采集、展示、管理一体化的硬件保障,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
产业振兴需要精准对接。该县探索技术服务平台创建机制,与福建省农科院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光泽研究院、白羽肉鸡科企联合技术创新中心、科技特派员集团服务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3个,将专家团队的科技成果定向汇聚农业产业振兴主战场,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97%。
闽赣交界,杉岭腹地,科技的触角已延伸至光泽农业产业链条每一环,正链接起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