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于从事营养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讲,是一份重要的政策性文件。《纲要》本身更是推动国民营养与健康保障和改善的重要政策。《纲要》和联合国2021年倡导的食物系统改革目标完全一致,内容也完全符合。联合国认为,针对全球食物系统目前存在问题,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人享有安全和营养的食物,这与《纲要》中的营养导向是完全一致的。营养导向就是说规划食物生产和供给,不管是农业还是食品加工业,不能仅仅以市场为导向,人们喜欢吃猪肉我们就多生产猪肉,而是要以中国人目前的营养与健康需求为导向。这是一个重大的改革,也是《纲要》中的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
《纲要》一开始就提出要食物多样化。要贯彻落实,就必须按照《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实施策略中提出来的: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这是《计划》实施策略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计划》的基本原则里还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和融合,要以改革创新来驱动营养,实现农业、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向营养转型升级,要丰富营养健康的产品供给,促进营养健康与产业发展融合。这些都是《纲要》的指导思想。
农业和食品加工产业加起来,就是《计划》中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纲要》里也提出了营养型农业,这在《计划》中也有要求,比如说要通过育种和种植技术手段来实现。育种就是要找到农业上的好品种。而种植,从营养来讲就可以是生物(营养)强化。中国农业科学院在这方面做了很有成效的工作。要通过育种和种植来提高粮食和油料作物的营养成分,比如说要增加粮食中微量营养素的含量。微量营养素缺乏就是通常说的隐性饥饿,是现在存在的一种营养不良问题,如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中国农业科学院在生物强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比如在玉米、小麦当中可以增加铁和锌的含量。在油料作物方面,《纲要》中提出要减油。油是人们膳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减油的同时要吃好油。那就要从农业育种开始,并加强种植和加工技术,使我们的烹调用油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尽管这些油可能还是小品种,比如亚麻籽油富含亚麻酸,而亚麻酸作为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里面可以变成鱼油的成分,即DHA和EPA。营养型农业方面最近有一个很热的、需求也很大的例子,就是低GI(升糖指数)的谷物。低GI谷物就是人吃进去以后血糖升高程度会比较低,而且血糖的升高和下降速度都比较缓和,也就是说可以有效地帮助控制血糖。低GI大米、低GI小麦就是目标,现在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离推广应用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计划》中提出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的另外一个部分,就是食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要转型要升级,按照《计划》的要求,要向营养和健康转型。也就是说,过去对食品工业的要求主要是食品安全,即不能吃出毛病,现在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已取得了显著进步。我们对食品加工业发展的认识,应该是以食品安全为底线,这是一个基本要求。但是,这个产业的发展不只是靠食品安全,而是要靠食品质量的提升,特别是食品营养健康质量的提升。食品工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向营养健康方面转型。比如在《纲要》里提出来的:要增加全谷物的摄入量。那就要加大全谷物的生产和市场供应。根据全国营养监测的结果,中国人全谷物的摄入量很低。我国居民在这方面的认识也不够,我们往往把杂粮和全谷物混在一起说;但是从营养上,全谷物和杂粮是不能等同的,全谷物比杂粮有更多营养健康上的好处。因此,未来应该在食品加工业中大力发展营养与健康食品。再比如适合老年人吃的食品,现在我们称之为“适老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在日本,适老食品琳琅满目,而我国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是非常少。特别是能够适合于老年人解决咀嚼困难、吞咽困难、消化能力比较差等问题的这样一些食品,在我国市场上非常少。再比如食药物质,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食药物质目录,生产有营养健康作用的食品大有前途。
以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两方面,构建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目前的市场应该说比较鱼龙混杂。所以,依靠科技和创新大力加强新产品研究和开发非常重要。
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是《纲要》落地的重要措施,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不管是农业还是食品加工业,企业一定是主体,但需要与科研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还需要政策和法规标准进行保障。当然,科普宣传教育也是不能忘记的。这部《纲要》的发布,在当今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前提之下,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 陈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