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电话

  • 农资打假

    0318-12316

  • 无公害检测

    0318-2681162

  • 林业执法队

    0318-2662211

  • 农产品质量安全

    0318-12316

  • 林果检疫

    0318-2025216

  • 农业技术推广站

    0318-2360602

  • 土壤肥料工作站:

    0318-2360309

  •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

    0318-2360280

  • 农经管理总站:

    0318-2686663

  •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318-2123493

  • 动物卫生监督所:

    0318-2127356

  • 植物保护检疫站:

    0318-7086389

  • 种子管理站:

    0318-2369397

应急电话

  • 市长公开电话

    12345

  • 生活必备:

  • 哈院急救

    120

  • 衡水二院急救

    0318-2345678

  • 衡水四院急救

    0318-6666120

  • 衡水五院急救

    0318-2345120

  • 华润燃气

    0318-5232223

  • 电力热线

    95598

  • 供水抢修

    0318-8886000

  • 集中供暖

    0318-2101111

  • 公积金服务热线

    12329

  • 社保查询热线

    12333

  • 紧急求助:

  • 报警

    110

  • 公安短信报警

    12110

  • 火警

    119

  • 交警

    122

  • 号码查询、就医挂号

    114

  • 天气预报

    12121

  • 报时台

    12117

  • 移动通讯:

  • 中国移动服务电话

    10086

  • 中国联通服务电话

    10010

  • 中国电信服务电话

    10000

  • 中国铁通服务电话

    10050

  • 金融服务——银行:

  • 中国工商银行

    95588(400-669-5588)

  • 中国农业银行

    95599(400-669-5599)

  • 中国银行

    95566(400-669-5566)

  • 中国建设银行

    95533(400-820-0588)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95580(400-889-5580)

  • 交通银行

    95559(400-800-9888)

  • 招商银行

    95555(400-820-5555)

  • 光大银行

    95595(400-788-8888)

  • 华夏银行

    95577(400-669-5568)

  • 民生银行

    95568(400-669-5568)

  • 广发银行

    95508(400-830-8003)

  • 金融服务——保险

  • 中国人寿保险

    95519

  • 太平洋保险

    95500

  • 平安保险

    95511

  • 太平人寿保险

    95589

  • 中国人保财险

    95518

  • 网购客服

  • 淘宝网

    0571-88158198

  • 支付宝

    95188

  • 京东商城

    4006065500

  • 1号店

    400-007-1111

  • 当当网

    400-106-6666

  • 亚马逊

    400-810-5666

  • 投诉举报

  • 消费者投诉电话

    12315

  • 质量监督投诉电话

    12365

  • 价格监督举报电话

    12358

  • 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

    12331

  • 生产安全事故举报电话

    010-642994453

  • 公共卫生服务热线/监督电话

    12320

  • 环保投诉

    12369

  • 城建服务热线

    12319

  • 国家旅游服务热线

    12301

  • 投诉举报

  • 纳税服务热线

    12366

  • 工信部申诉

    12300

  • 海关总署走私举报电话

    010-65222882

  • 海关总署廉政举报电话

    010-65124083

  • 海关热线

    12360

  • 卫计委卫生热线

    12320

  • 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电话

    12333

  • 邮政行业消费者申诉电话

    12305

  • 文化市场举报电话

    12318

  • 维权举报

  • 职工维权热线

    12351

  • 妇女服务维权

    12351

  • 青少年维权电话

    12355

  •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

    12321

  • 中央纪委监察部

    12388

  • 最高检察院举报电话

    12309

  • 公安机关和民警违纪违法举报

    12389

  •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

    12390

  • 交通出行

  • 高速公路报警电话

    12122

  • 全国铁路客服电话

    12306

  • 中国航空

    95583

  • 南方航空

    95539

  • 东方航空

    95530

  • 春秋航空

    95524

  • 深圳航空

    95080

  • 海南航空

    95339

  • 厦门航空

    95557

  • 山东航空

    400-609-6777

  • 四川航空

    400-830-0999

  • 旅行网站预订

  • 携程网

    400-820-6666

  • 艺龙网

    400-616-1616

  • 同程网

    400-777-7777

  • 芒果网

    400-664-0066

  • 途牛网

    400-799-9999

  • 去哪儿网

    10101234

  • 快递服务

  • 申通快递

    95543

  • EMS特快专递

    11183

  • 顺丰快递

    95338

  • 中通快递

    95311

  • 韵达快递

    95546

  • 圆通快递

    95554

  • 天天快递

    400-188-8888

  • 百世汇通

    400-956-5656

  • 速尔快递

    400-158-9888

专家论坛

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 专家论坛
全链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
时间:2025-04-10 10:14:09   作者:魏后凯   来源:农民日报
  乡村产业地域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健全、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突出标志。《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要准确把握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内涵要义,把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摆在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位置,坚持不懈推动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力有效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一、农业产业体系升级进入全链条推进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效,农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种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然而,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加工和销售服务能力较弱、产品品牌化和优质化建设滞后等,亟待加快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步伐。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链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新阶段。农业产业体系升级区别于农业产业升级,内涵更丰富、任务更多元、要求也更高,既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也包括农业功能价值的拓展,还包括产品标准品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涉及农业研发、生产、加工、流通、品牌全过程,是生产效率、技术装备、产业质量、产品效益的全面提升。其目标是推动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在新形势下,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是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根本举措。
  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产业韧性强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特征之一。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需要立足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把农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韧性和竞争力,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作为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技术装备提升和组织方式创新,更体现在构建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将现代工业标准理念和服务业人本理念引入农业农村,推进农业标准化、集约化,纵向延长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形态,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可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径。发展乡村产业,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共同富裕才有基础、提升才有空间。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差距,提升农民幸福感获得感,是富裕农民的根本之举。

二、准确把握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重点任务
  农业强国是农业强的综合呈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实现农业产业强,需要持续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全链条推进方式,促进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全面升级。
  (一)推动农产品加工流通优化升级。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在农业全产业链中至关重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既是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规划》着眼推进农业多向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提出完善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开发类别多样、品质优良的加工产品。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推进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优化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布局,推动有需求的县乡村加强田头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二)推动农业优质化品牌化提升。农业优质化品牌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推动农村产业提档升级、增强农业产业韧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计划。建立健全农产品品质评价和认证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培育一批品质过硬、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强中国农业品牌文化赋能,推进农业品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
  (三)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中国乡村类型多样、特点各异,发展乡村产业要立足乡村特色,充分挖掘乡村功能,找到自身独特的价值,打造差异化的特色产业。顺应乡村产业多样化和差异化趋势,《规划》提出做精做优乡村特色种养业,做好地方特色品种筛选,发展产地清洁、全程贯标、品质优良的特色种养。创新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培育乡村工匠,推进乡村传统工艺振兴。深度开发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加强农业文化遗产、民族村寨、传统建筑等保护。
  (四)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全面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农业产业体系升级、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规划》聚焦多元主体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催生、新载体打造等方面作出部署。围绕育主体,要扶优培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引领行业发展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和区域头部企业,做优中小企业,形成生产协同、技术互补、要素共享的企业发展阵型。围绕兴业态,要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围绕建载体,要依托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产业融合,深入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着力打破城乡分割和行政区划限制。
  (五)加快推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近年来,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还处在治存量、遏增量的关口,还需加力推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规划》提出,全面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

三、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提供保障
  农业产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尊重农民意愿和经营自主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市场监管和公益服务中的作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增强政策的协同合力效应。
  (一)加强乡村产业布局引导。乡村产业发展是一个非均衡发展的过程,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要将城乡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区分城市和乡村的功能及其产业发展方向,构建城乡产业功能互补、融合互动、平等互利的发展共同体。充分发挥县城的城乡衔接功能,加强城乡间产业链的衔接和融合,推动农业与服务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乡村产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乡村产业技术创新。创新乡村金融服务,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适用于乡村产业。优化营商环境,引导社会资金到乡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
  (三)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要从农业的多维功能和乡村的多元价值出发,针对乡村不同产业部门、不同类型产品以及产业链不同环节,建立完善差别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既要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环节给予相应支持,又要加强全过程监管,完善乡村产业准入正负面清单制度,促进乡村产业有序发展。
  (四)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构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的利益共同体是促进乡村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重点是引导农业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完善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版权所有: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农业信息中心 电话:0318-2681807 技术支持:衡水创新科技  备案号:冀ICP备11016521号-12
地址:衡水市桃城区育才南大街262号 邮编:0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