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家提醒——做好小麦预防及补救措施
时间:2019-04-15 10:21:52 作者:李强 乔文臣 李慧敏 来源:衡水新闻网
8日,春雨如约而至,并伴有六七级的大风和7℃左右的降温,最低气温低至1℃左右,最高气温也跌至9℃,寒意明显。
倒春寒又叫早春冻害,是指春季气温回升以后,因寒潮到来,突然急剧降温,最低气温达0℃左右的天气过程。由于冬小麦在立春以后陆续进入返青拔节期,抗寒力逐渐下降,因此当寒潮到来时,小麦极易发生冻害,特别是小麦拔节后,含水量较多、组织幼嫩,抵抗低温能力大大削弱。小麦幼穗发育至四分体形成期(孕穗期)前后,要求日平均气温为l0℃~15℃。此时,小麦对低温和水分缺乏极为敏感,尤其对低温特别敏感,一般4℃以下就可能对其造成伤害,致使小穗枯死等。
小麦发生低温冻害时,轻的造成小麦叶片发白干枯,初期像开水烫过一样;重的造成小麦幼穗受冻,生育后期抽不出穗或畸形穗,小麦籽粒缺失,穗粒数下降,甚至全株死亡,小麦产量损失严重。春季冻害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幅度、持续时间。一般降温的幅度愈大、霜冻持续的时间愈长,危害的情况也愈严重。春季冻害对小麦生育的影响,按时间可分为小麦返青至拔节期的早春冻害、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的晚霜冻害。
倒春寒造成的冻害影响因素包括:品种、播期播量及种植管理措施等。
不同区域需要种植相应类型的品种,不同类型品种,抗寒性有显著差异。冬性品种抗寒能力强,半冬性和弱冬性品种抗寒能力相对差一些。即使同一类型的各品种之间也有差异。在同样栽培和气候条件下,同一类型的品种中,冬性偏弱的品种与其它品种相比,一般冻害较重。
这就要求农民朋友要选择抗寒性好、适应性强的冬性或半冬性品种,同时更要注意优良品种和栽培方法的合理搭配。
在河北省冀中南麦区,衡观35、衡4399和衡S29等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不仅抗寒性好,而且节水性突出。其中衡观35是国家的节水品种,衡4399不仅是河北省的节水品种而且是河北省区域试验对照品种。
种植管理措施
播种时间偏早、发育进程快的麦田,播种偏晚、冬前苗小的麦田,冬前旺苗未采取控旺措施、未浇冻水的麦田,或播量过大、苗势弱的麦田,返青拔节期干旱缺肥的麦田,以及多年旋耕、秸秆还田土层蓬松、犁耙质量差(播种深)、苗势差麦田的冻害都偏重。适期适量播种,整地质量好、播后镇压,肥水条件好,管理到位的壮苗田块冻害发生轻。
灾前预防
根据苗情特点和天气变化对麦田进行分类田间管理,提高小麦抗寒性。对于冬前生长过旺的麦田要以“控”为主,采取镇压、深锄、喷施壮丰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小麦过快生长发育,避免小麦过早拔节,提高抗寒性,同时还可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对于旺长麦田春季的第一次肥水可以推迟到拔节末期。对于一般麦田应该“促控结合”,先镇压、后浅中耕,以达到提温保墒的作用;起身期适量追肥浇水,促进分蘖生长,争取多成穗。对于弱苗田要以“促”为主,尽量做到早划锄,提高地温,增蘖发根,注意划锄要浅,避免伤根;返青后结合墒情追施速效氮肥,只要墒情尚可,应避免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一般在起身期进行追肥浇水。
灾后补救
小麦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低温后2~3天及时观察麦田受冻程度,发现茎蘖受冻死亡的麦田要及时追肥,促其恢复生长。有冻害的麦田,气温回升后,及时喷施芸苔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缓解冻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同时为减少病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预防冻害的同时加优质杀菌剂蓓力健,做到营养+调节+杀菌一次性完成。如果春冻发生在返青至拔节期,受灾后要抓紧时间追施速效氮肥,促进早发苗、多分蘖、成大穗。一般追施尿素10公斤/亩左右,待气温回升后迅速浇水。如果春冻是发生在4月上中旬的晚霜冻害,无法再促分蘖成穗,可以叶面喷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结实和籽粒灌浆。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衡水综合试验站)